歷代志上13章 約櫃遷出基列耶琳楊 奇恩弟兄

本篇講道分成兩大部分。第一部分先查考約櫃為何留在基列耶琳,以及當時人們對約櫃的態度,提醒我們不能只把信仰當作形式或迷信,而應該是敬畏神,並且同心尋求祂的旨意。

第二部分則聚焦在大衛計畫將約櫃迎回耶路撒冷的過程,因未遵照神的規定,改用新車運送,結果烏撒伸手扶約櫃時被擊殺。大衛懼怕,暫時將約櫃留在俄別以東家,卻因此讓那家人因敬畏和事奉神而大得祝福。

整段經文提醒我們:信仰不能只憑熱心,更需要有神的真理扎根於心,並按神的吩咐去做。也要學習俄別以東的單純信心,將神的話語放在心中,不單自己事奉神,並傳承信仰給家庭,更帶領家人一同歸向神、事奉神,蒙受神的喜悅與祝福。

摘要

本篇講道分成兩大部分。第一部分先查考約櫃為何留在基列耶琳,以及當時人們對約櫃的態度,提醒我們不能只把信仰當作形式或迷信,而應該是敬畏神,並且同心尋求祂的旨意。

第二部分則聚焦在大衛計畫將約櫃迎回耶路撒冷的過程,因未遵照神的規定,改用新車運送,結果烏撒伸手扶約櫃時被擊殺。大衛懼怕,暫時將約櫃留在俄別以東家,卻因此讓那家人因敬畏和事奉神而大得祝福。

整段經文提醒我們:信仰不能只憑熱心,更需要有神的真理扎根於心,並按神的吩咐去做。也要學習俄別以東的單純信心,將神的話語放在心中,不單自己事奉神,並傳承信仰給家庭,更帶領家人一同歸向神、事奉神,蒙受神的喜悅與祝福。

內容為三段

一、背景:為何約櫃會在基列耶琳?

二、經文分段查考

1.大衛商議並準備運回約櫃(1~6)

2.牛失前蹄、烏撒被擊殺(7~12)

3.約櫃放在俄別以東的家中(13~14)

三、信仰省察

1.別讓信仰淪為「迷信」或「形式」

2.事奉有熱心,也需要「真理」

3.全家同心服事,神必賜福

一、背景:為何約櫃會在基列耶琳?

為什麼神的約櫃會在「基列耶琳」?可先查考撒母耳記上4至7章的相關經文。

1.撒母耳記上第四章:非利士人與以色列征戰

那時以色列人屢屢失利(撒上4:2),就私自把約櫃從示羅抬到戰場上,想藉此「得到神的同在」而取勝(撒上4:3~4),結果不但沒得勝,反而輸給非利士人(撒上4:10),神的約櫃被擄走,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和非尼哈也被殺(撒上4:11)。

大祭司以利聽聞消息,從位上向後跌斷頸骨而死(撒上4:18);非尼哈的妻子臨盆難產,也因傷痛取名孩子「以迦博」,意思是「榮耀離開以色列」,因為神的約櫃被擄去(撒上4:19~22)。

2.撒母耳記上第五章:約櫃在非利士地引發災禍

非利士人將約櫃抬到大袞廟中(撒上5:2),大袞神像卻接連倒塌、折斷(撒上5:3~5),非利士人的境內也爆發痔瘡之災(撒上5:6),於是他們決定把約櫃送回以色列(撒上5:7)。

3.撒母耳記上第六章:非利士人歸還約櫃

他們用新牛車、並獻上五個金老鼠與五個金痔瘡,將約櫃送回(撒上6:3~4),並製作新牛車(撒上6:7)到了伯示麥(撒上6:12),當地人因輕視神的約櫃,擅自觀看神的約櫃,被擊殺七十人(撒上6:19),伯示麥人也不敢再留下約櫃,就打發人,最後交給基列耶琳的居民(撒上6:20~21)。

4.撒母耳記上第七章:約櫃被抬到基列耶琳

基列耶琳的人把約櫃安置在山上亞比拿達的家裡,分派他的兒子以利亞撒看守(撒上7:1),約櫃在那裡一放就是二十年,以色列全家傾向耶和華(撒上7:2),撒母耳對以色列全家說:「你們若一心歸順耶和華,就要把外邦的神和亞斯她錄從你們中間除掉,專心歸向耶和華,單單地事奉耶和華」(撒上7:3),於是百姓就除掉巴力和亞斯她錄,專心事奉耶和華(撒上7:4)。

這二十年,約櫃雖然回到以色列;但是依然有拜偶像,直到新的士師撒母耳上任後,百姓才真正除偶像並歸向神。

另外可知,掃羅做王之後,沒有把約櫃迎回到國家的中心,而是一直放在「基列耶琳」,這就是在《歷代志上》十三章,大衛為何要把約櫃迎回的重要背景。

◼︎信仰反思:不求神的旨意和輕看神

神的約櫃是神聖的,但是因為百姓輕看神的約櫃,沒有求問神,就把約櫃抬到戰場上,最後約櫃沒有幫助以色人得勝之外,並且約櫃被擄走。

約櫃被擄走後,因神的能力,讓非利士人懼怕約櫃,於是決定運回以色列;但又因運到伯示麥,當地以色列人歡喜看到約櫃,卻因輕看神的約櫃,擅自打開觀看約櫃,導致被神擊殺70人,當地人不敢留下神的約櫃,最後約櫃被送到基列耶琳。

從約櫃與選民的互動事件中,可以反思以下事情:

‧不求問神,憑自己的意思行事

‧沒有敬畏神,歡喜看到神的約櫃,卻輕視神的約櫃和吩咐(民4:15)

二、經文分段查考

1.大衛商議並準備運回約櫃(1~6)

大衛同千夫長、百夫長、首領等商議,要把約櫃迎回耶路撒冷(1),並且呼籲全以色列及祭司利未人都來參與(2),從中可以看見大衛想要帶領百姓歸向神。

(1)掃羅年間,沒有在約櫃前求問神(3)

因掃羅年間,我們沒有在約櫃前求問神(3),這句透露出掃羅時代的信仰冷淡,甚至出現很多偶像崇拜,如掃羅的女兒米甲家中就有神像,參《撒上19:13》。

在這我們看見掃羅原本是神所膏立的王;但因為後來驕傲,逐漸自以為是,將自己高過於神,最後離開神,隨著掃羅王的信仰墮落,百姓也跟著離開神,整個國家的信仰因此失落。

(2)大衛率領眾人歸向神(5~6)

大衛與掃羅對照,可以發現早期的大衛,經歷過風風雨雨和被追殺,最後登基作王。大衛上任後,想要將神的約櫃,迎回耶路撒冷。於是大衛率領眾人上到巴拉,要運回約櫃(5),不但自己渴望將信仰復興,還要率領眾人歸向神。

從歷代志上12章中,我們可以看見大衛的軍隊,許多人擁護大衛作王並成為他的軍隊,所以到了13章,大衛因為有這些人的擁護,他也希望把神帶到百姓的生活中,於是他帶領首領和百姓一起來,迎接神的約櫃。

◼︎信仰勉勵:信仰從個人到家庭一起敬拜神

‧大衛帶領百姓歸向神

帶領家人的信仰,一起敬拜神,一起事奉神。

‧成為信仰的復興者

從自己先歸向神,再將信仰帶回家中、教會中,讓主耶穌成為我們的生活中心。

2.牛失前蹄、烏撒被擊殺(7~12)

他們將約櫃從亞比拿達的家裏抬出來,放在新車上,烏撒和亞希約趕車(7),大衛和以色列眾人在神面前用琴、瑟、鑼、鼓、號作樂,極力跳舞歌唱(8);但到了基頓的禾場,因牛失前蹄(驚跳),烏撒伸手去扶,就被神擊殺(9~10)。

◼︎信仰反思:熱心事奉神要搭配真理

‧信仰傳承沒有落實

為何他們抬約櫃出來,最後是放在新車上,不合神的吩咐?

這代表當時信仰傳承沒有落實,忘記神的吩咐。當時的利未人和祭司,沒有注意到和提醒,神的約櫃是要用抬的,不應該是放在車上。對照《民數記4:15》可知,「不可摸聖物,免得他們死亡」。舊約清楚規定約櫃應由利未人用槓抬,不可用手觸碰,免得他們死亡。

‧什麼是神喜悅的事奉?

牛失前蹄(驚跳),烏撒伸手去扶,最後被神擊殺。從最剛開始的事件,他們不懂得神的約櫃是要用抬的,並放在新車上,一直到烏撒伸手去扶,最後烏撒被擊殺。烏撒是好意,要把約櫃扶好;但為何遭到神的擊殺?其實聖經明確記載,約櫃是要抬的,且不可其他人觸摸,免得死亡。

這事件讓我們思考什麼是神喜悅的事奉?

以色列百姓雖有熱心事奉,但無合乎神吩咐的「真理」。再好的動機、再大的熱心,如果違背神的吩咐,也難蒙悅納,如《創世記》第四章,神對該隱的奉獻並不悅納,提醒我們:「事奉神」有熱心外,也需要有真理  ,並時常在信仰上追求更新與長進,才不會讓我們的事奉變成只有熱心卻沒有真理。

3.約櫃放在俄別以東的家中(13~14)

烏撒被擊殺後,大衛懼怕,不將約櫃運進大衛城,卻運到迦特人俄別以東的家中(13),神的約櫃在那裡三個月,耶和華賜福給俄別以東和他一切所有的(14)。

眾人過往因輕忽約櫃而遭難,然而俄別以東卻願意承接此此聖工和挑戰,來服事神。俄別以東不只是個人服事神,而是「全家」都同心事奉神,蒙神的悅納。正如《歷代志上》26章4-5節記載,他的後代眾多,又在聖殿裡各盡其職,神大大賜福給他們家。

◼︎信仰勉勵:像俄別以東的單純信心

在現代的忙碌生活中,「全家服事神」並非容易的事,常因學業、工作或家庭等現實考量,而有衝突或無法都承接事奉。可是若能學習「俄別以東」單純的信心,將神的話語放在心中,並傳承信仰給家庭,並一起事奉神,神也會有預備並祝福我們。

三、信仰省察

從約櫃被擄,到遷出基列耶琳,到俄別以東的家中。我們可以省察幾點:

1.別讓信仰淪為「迷信」或「形式」

我們會不會像以利執政時期的百姓一樣,帶著「迷信」的信仰,把可看見的約櫃視為神的同在?

2.事奉有熱心,也需要「真理」

會像大衛一樣,雖有熱心,但因為道理不夠,神的話沒有在我們心中,使事奉的過程遭遇悲劇。信仰生活和事奉要有真理根基,才能討神喜悅。

3.全家同心服事,神必賜福

我們是否如俄別以東一般,真正歸向神、遵行神的話,並且帶領全家人同心事奉?神必定看顧並賜福。

期盼我們每一個人,都有神的話語在我們心中,有神的真理在我們心裡,並帶領家中的人、同靈和迷失的羊,一起同心歸向神和事奉神,使家庭與教會都得蒙神悅納。

聚會直播影片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