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
腓利門書是保羅寫給腓利門,勸勉他要接納與饒恕,逃跑的僕人阿尼西母,因基督也赦免了我們的罪。傳道以「愛的勸勉」來探討:「為何要勸勉人?」與「愛的勸勉四原則」。
‧為什要勸勉人?
因為在教會中是一體,彼此互為肢體,若有人軟弱,就需要在愛中彼此幫助。勸勉的目標,是要讓人以基督的心為心並產生改變,作成得就的工夫,這勸勉是在基督耶穌裡作的,因為是出於對同靈的愛與愛心的實踐。
‧如何實踐愛的勸勉?
透過尊重、溫柔、真誠與信任這四大原則,學習在愛裡彼此互相勸勉。
內容為四段
一、前言:勸勉中實踐愛
1.愛的勸勉
2.保羅對腓利門的勸勉
二、信仰思考:為何要勸勉人?
1.同心合一的心
2.以基督的心為心
三、信仰實踐:愛的勸勉,四大原則
1.尊重(門1:8~9、1:12~14、可10,約8、提前5:1~3)
2.溫柔(門1:4~7、1:17、林後10:1、加5:22~23)
3.真誠(門1:1、1:17~18)
4.信任(門1:20~21)
四、結語勉勵:愛的勸勉是在基督裡勸勉
一、前言:勸勉中實踐愛
1.愛的勸勉
這封信是保羅寫給當時教會中一位名叫腓利門。因為他的僕人阿尼西母後來信主,但原本是逃跑的奴僕,按羅馬政府的法律,奴僕的性命屬於主人。若他回到腓利門身邊,理當受處罰。
保羅便從主內的角度,勸腓利門接納阿尼西母,用愛心接納與饒恕,因基督也赦免了我們的罪,因此也期待他能夠赦免這位曾經逃跑的僕人。於是就寫了《腓利門書》。
這是上次的簡單介紹。今天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「愛的勸勉」。
2.保羅對腓利門的勸勉
《腓利門書》可從多個面向來探討:保羅如何勸勉腓利門、饒恕的觀點、愛心的實踐……,整卷書的核心就是「愛」。雖然篇幅短,但每一句都能看到保羅對教會同靈的愛,不論是對阿尼西母,或是對腓利門,都值得我們學習。
保羅要勸勉,腓利門接納阿尼西母,讓他重新回到主人身邊。
—
◼︎相關經文
◎箴言 18章
19節 弟兄結怨,勸他和好,比取堅固城還難;這樣的爭競如同堅寨的門閂。
以「取堅固城」作比喻,指出若要讓彼此和好,過程比取堅固城困難,就像要攻下一座堅固的城,需要許多付出和努力。
—
事實上,在教會裡面,也常常需要彼此勸勉、彼此和好。若找人雙方談和,只要一方不願意,就需要更多時間、耐心和遊說。勸雙方彼此饒恕、謙卑與同心,最後好的結果,過程中不容易;但在聖經中有許多勸人和好的教導,接續我們先來了解「為何要勸勉人?」。
二、信仰思考:為何要勸勉人?
1.教會是一體,我們互為肢體
若我們遇到未信主的人,往往彼此各說各話,情緒發洩完就各散東西;但是在教會中,我們跟未信主的人不一樣。
‧為何我們要常常苦勸和勸勉人?
‧因為這跟信仰有關,信仰不能獨善其身,不是自己好就好。
‧聖經教導我們,教會就像一個身體,每一個人都是身上的肢體,你和我是一體。
看到一個肢體軟弱,我們就該幫助他,若他堅強,也代表我堅強了,因為我們是一體的,如果他軟弱,我們可以幫忙卻不去幫忙,不願意拯救他,這樣他軟弱,也代表我們軟弱,他在某一件事情上軟弱,我們便在愛心上軟弱。
◼︎信仰省思:看到軟弱的肢體不幫助,是愛心的軟弱
我們知道要愛人如己,看到軟弱的要去幫助;但是我們不願在去幫助時,代表我們在愛心的道理上軟弱了。
2.以基督的心為心(腓2:1~2、2:5~6、2:12)
因此這勸勉是「主裡的勸勉」,與外界不同,勸勉不單是個人問題,更是一體的問題。
(1)合一的心(腓2:1~2、2:5~6)
◎腓利比書 2章
1節 所以在基督裏若有甚麼勸勉,愛心有甚麼安慰,聖靈有甚麼交通,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,
2節 你們就要意念相同,愛心相同,有一樣的心思,有一樣的意念,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。
5節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。
6節 祂本有神的形像,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;
保羅寫信給腓利比地區的弟兄姊妹,要彼此同心,若在教會無法彼此同心,就會彼此分裂,分成你我,這樣「一體」就分裂了,這樣要如何在靈性上一同成長?因為來到教會,就是彼此分門別類,彼此指責和責備,這樣來教會就更軟弱,這樣便無法同心,在靈性上無法得到造就,無法成為一體。
‧基督耶穌的心是要我們有合一的心
我們勸勉人,就是讓一個人的心,「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」(腓2:5),藉著我們的勸勉,讓一個人的心更像基督耶穌的心一樣,更加了解耶穌基督的心。
當內心內在改變時,內在像耶穌基督時,自然外在就會展現出耶穌基督的形象(腓2:6)。
(2)愛,作成得就的工夫(腓2:12)
◎腓利比書 2章
12節 這樣看來,我親愛的弟兄,你們既是常順服的,不但我在你們那裏,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裏,更是順服的,就當恐懼戰兢,作成你們得救的工夫;
用愛彼此互相勸勉,可以讓我們的心,更像耶穌基督,讓一個人的心可以改變,可以在得救的工夫上完全。
聖經中許多勸勉,都是以基督的心為心,所以我們在教會中,彼此勸勉,這勸勉不是指責別人的不對,而是期待弟兄姊妹的心,能夠像耶穌基督一樣。
三、信仰實踐:愛的勸勉,四大原則
1.尊重(門1:8~9、1:12~14、可10,約8、提前5:1~3)
愛的勸勉首先要建立在「尊重」上。
(1)保羅尊重腓利門(門1:8~9、1:12~14)
◎腓利門書 1章
8節 我雖然靠著基督能放膽吩咐你合宜的事;
9節 然而像我這有年紀的保羅,現在又是為基督耶穌被囚的,寧可憑著愛心求你;
12節 我現在打發他親自回你那裏去;他是我心上的人。
13節 我本來有意將他留下,在我為福音所受的捆鎖中替你伺候我。
14節 但不知道你的意思,我就不願意這樣行,叫你的善行不是出於勉強,乃是出於甘心。
保羅雖可用使徒權威命令腓利門,卻選擇尊重他,寫信諄諄勸說(門1:8~9)。保羅說明「我本想留下阿尼西母,但不知道你的意思,所以不願勉強你,叫你的善行不是出於勉強,而是出於甘心。」(門1:12~14),顯示出保羅尊重腓利門。
(2)主耶穌尊重人(可10,約8)
‧耶穌尊重孩子
馬可福音第十章中,門徒曾想趕走帶孩子來求祝福的父母,但耶穌卻溫柔接納孩子,對比耶穌與門徒的行動,門徒在眾人面前,沒有尊重這對父母,也沒有將孩子看在眼裡,並將這些人趕走;但主耶穌尊重且溫柔的動作,將孩子抱起來,為他祝福。
‧耶穌尊重罪人
約翰福音第八章,面對行淫婦人,耶穌先讓她悔改,而不是立刻論罪定罪。
(3)尊重人的勸勉(提前5:1~3)
◎提摩太前書 5章
1節 不可嚴責老年人,只要勸他如同父親;勸少年人如同弟兄;
2節 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;勸少年婦女如同姐妹;總要清清潔潔的。
3節 要尊敬那真為寡婦的。
保羅對提摩太勉勵,不可嚴責,面對年長者,要像苦勸自己的父母親一樣,這就是對人的尊重。同樣在腓利門書第一至三節,可以發現這封信不是只是寫給腓利門,也包含其他教會同工,在這書信的內容中,保羅也沒有直接公開指責腓利門,沒有直接要求,而是給他尊重。
—
◼︎相關經文
‧主耶穌教導勸勉人的方式
◎馬太福音 18章
15節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,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,指出他的錯來;他若聽你,你便得了你的弟兄。
勸勉人的時候,要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,不要在公開的場合,大聲指責他,若是這個情形,這個人就不願意聽,因為我們沒有對人有基本的尊重。讓他在人面前沒有面子,在人面前很難看,就算我們說的有理,但這人無法聽下去,話無法進入心中,這樣的勸勉是可惜的,因為無法產生好的影響,並且失去以後對話的機會。
因此主耶穌在這接經文提到,「他若聽你,你便得了你的弟兄。」,換句話說,如果我們在人面前指責他的錯誤,這人不願意聽,因為陷在情緒中,感受到沒有被尊重,他就無法再跟我們繼續對話,並且失去一位弟兄。
‧主耶穌到家中勸勉撒該(路19)
在路加福音19章,眾人都知道撒該是一位罪人;但主耶穌走在樹下時,對撒該說,你下來,今天我要住在你家。為何主耶穌要住他的家?難道是因為他的家比較舒適嗎?我們看到撒該後面的改變,他說,如果他有欺騙什麼人,願意加倍還回去,這種悔改的行動,就是因為耶穌基督住他家,耶穌到他家是為了「勸勉」,指出撒該的不對。當眾人看見耶穌到撒該家中,眾人議論紛紛,這時撒該站出來,承認自己的不對,當場認罪悔改,並且做了補償的動作。
當時眾人都當面指責撒該,主耶穌也知道他是一位罪人;但為了得到他,主耶穌到他的家勸勉他,最後得到了他。
—
愛的勸勉,要建立在「尊重」上,人都需要尊重,彼此尊重是勸勉的第一步。
2.溫柔(門1:4~7、1:17、林後10:1、加5:22~23)
(1)保羅溫柔的勸勉(門1:4~7、1:17)
◎腓利門書 1章
4節 我禱告的時候題到你,常為你感謝我的神;
5節 因聽說你的愛心,並你向主耶穌和眾聖徒的信心;〔或作因聽說你向主耶穌和眾聖徒有愛心有信心〕
6節 願你與人所同有的信心顯出功效,使人知道你們各樣善事都是為基督作的。
7節 兄弟阿,我為你的愛心,大有快樂,大得安慰;因眾聖徒的心從你得了暢快。
17節 你若以我為同伴,就收納他,如同收納我一樣。
保羅展現溫柔的勸勉,有以下幾點。
‧為對方禱告(門1:4)
保羅提到他常常為腓利門禱告,有時候我們聽到有人為我們禱告,我們會感到窩心。保羅在禱告中常常感謝神,就是說教會中有很好的工人,心中得到安慰。
‧肯定對方(門1:5、1:7)
保羅肯定腓利門的愛心,並且提到包括眾聖徒的肯定,教會的同靈,都因為他的行為,得到造就。
‧對對方的期待(門1:6)
保羅相信腓利門所做的,可以因耶穌基督來作。
上述保羅的溫柔勸勉,先從正面肯定,讓腓利門感到窩心和被肯定,接著保羅再提出對他的期待,期待他能夠因耶穌基督,來作好事,這好事就是接待阿尼西母。
以「先鼓勵、再勸勉」的方式,讓腓利門感受到溫柔,更樂意聽從。
‧用同伴的角度(門1:17)
保羅本來可以用「使徒」的身份和權柄來說,但他用「同伴」來說,用溫柔的態度來勸勉。
—
◼︎相關經文
◎箴言 25章
15節 恆常忍耐可以勸動君王;柔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。
骨頭雖硬;但柔和的話語能軟化人心,所以溫柔在勸勉中不可或缺。「有尊重就可以有溫柔」。
—
溫柔的態度很重要,若在勸勉中失去溫柔,就很容易失去對話,就算我們話說完了;但是我們的話不溫柔,被勸勉的人也不會這麼輕易接受。
(2)耶穌溫柔的榜樣(林後10:1)
◎哥林多後書 10章
1節 我保羅,就是與你們見面的時候是謙卑的,不在你們那裏的時候向你們是勇敢的,如今親自藉著基督的溫柔和平,勸你們。
保羅跟哥林多教會這麼說,他是藉著「基督的溫柔」勸勉。
—
◼︎相關經文
◎馬太福音 11章
29節 我心裏柔和謙卑,你們當負我的軛,學我的樣式,這樣,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。
主耶穌說他心裡柔和謙卑,我們要學他的樣式,這樣心裏就可以享安息,因此若一個人心中沒有柔和謙卑時,他的情緒就很容易起來,說話中就帶有情緒,當帶著情緒勸勉人時,就容易變成吵架。
從心裡謙卑,要學主的樣式來看,學習主耶穌的柔和謙卑樣式,心中才有真正的安息,真正柔和謙卑的人,不會受到情緒波動的影響,可以用溫柔的話勸勉,避免變成吵架,失去對話。
—
(3)溫柔的果子(加5:22~23)
◎加拉太書 5章
22節 聖靈所結的果子,就是仁愛,喜樂,和平,忍耐,恩慈,良善,信實,
23節 溫柔,節制;這樣的事,沒有律法禁止。
聖靈的果子中,溫柔就是其中一項,當我們常常靈修時,就能夠得到溫柔的果子,反過來說,為什麼我們不能柔和謙卑?為什麼說話常常不能帶著溫柔?為什麼常常帶著熱心勸勉人,但最後都失敗?這些都代表我們的靈修仍需更努力。
3.真誠(門1:1、1:17~18)
愛的勸勉第三個原則是「真誠」,不說虛假的話,是出於愛心的勸勉。
(1)親愛的同工關係(門1:1、1:17)
◎腓利門書 1章
1節 為基督耶穌被囚的保羅,同兄弟提摩太,寫信給我們所親愛的同工腓利門,
17節 你若以我為同伴,就收納他,如同收納我一樣。
保羅以「親愛的同工」和「同伴」稱腓利門,來建立兩人之間的關係,顯示彼此曾一起同工、有深厚情誼,而不是居高臨下地教訓,是出於愛。
—
◼︎相關經文
◎帖撒羅尼迦前書 2章
3節 我們的勸勉,不是出於錯誤,不是出於污穢,也不是用詭詐;
4節 但神既然驗中了我們,把福音託付我們,我們就照樣講,不是要討人喜歡,乃是要討那察驗我們心的神喜歡。
5節 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用過諂媚的話,這是你們知道的;也沒有藏著貪心,這是 神可以作見證的。
8節 我們既是這樣愛你們,不但願意將神的福音給你們,連自己的性命也願意給你們,因你們是我們所疼愛的。
保羅以牧人的心腸提到,按著神所托付說的話,是要討神喜悅,並非要討人喜悅,是因神的託付與出於真心愛弟兄姊妹,讓聽到的弟兄姊妹,信仰上有造就,這些背後的動機是出於愛。
—
(2)願意承擔損失(門1:18)
◎腓利門書 1章
18節 他若虧負你,或欠你甚麼,都歸在我的賬上;
保羅願意承擔阿尼西母逃跑,可能帶來的損失,說「都歸在我的帳上」。這是真情流露的表現,更顯示保羅出於愛心和真誠,不希望這件事情上,造成腓利門的損失。
4.信任(門1:20~21)
(1)將期待轉化為改變的力量
◎腓利門書 1章(門1:20)
20節 兄弟阿,望你使我在主裏因你得快樂;〔或作益處〕並望你使我的心在基督裏得暢快。
保羅在這節中展現對腓利門的「信任」和「期待」。我們在勸勉一個人的時候,會希望他人能夠改變,因此在鼓勵外,也要有信任,因為信任感,讓人心中有力量,有力量才能帶來改變。
就如爬山的經驗一樣,快要攻頂的時候,我們就會在旁說,加油,就差一點了,相信你一定可以,加油!這就是信任給我們的感覺,當我們很累快不行時,這時有人說相信你可以,使我們內心有力量,使出最後的力氣,最後達成目標。
‧當我們以信任的態度鼓勵對方,信任就能轉化為期待,使人有力量去完成目標。
(2)3個相信(門1:21)
◎腓利門書 1章
21節 我寫信給你,深信你必順服,知道你所要行的,必過於我所說的。
保羅用三個相信,第一個,相信腓利門會順服,第二個,相信會造保羅說的去行,第三個,相信腓利門所行的超過保羅的勸勉。這信任就是保羅對腓利門的期待,這期待轉化成肯定,藉著信任的話語,使腓利門有力量去行。
四、結語勉勵:愛的勸勉是在基督裡勸勉
愛的勸勉是在基督裡的勸勉,目的在幫助人以基督的心為心,作成得救的工夫。在互相尊重中,以溫柔的鼓勵和誠心誠意,並用信任和期待來勸勉,這些都是在主裡面作的,彼此能夠在靈裏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