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
傳道以路加福音,失羊的比喻,來勉勵我們要與天上的神同心,有一顆熱切的心,尋找那一隻迷失的羊,若我們對迷羊覺得不要緊,無法體會牧人憐憫罪人的心腸,為了迷失的羊焦急,其實我們也是迷失了,因為我們沒有與神同心。
我們是99隻的羊,但也要有牧人的心腸,願意把那一隻迷失的羊帶回來。我們是99隻的羊,但我們要做綿羊,不是山羊。對我們的弟兄姊妹、慕道朋友,看到他們的需要時,付出關懷的行動,也為他們代禱,讓迷羊歸回羊圈。
聖句
「我告訴你們,一個罪人悔改,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,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。」」路加福音 15:7
內容為四段
一、為什麼要比喻?
二、尋回失羊的比喻
三、反思:與神不同心的羊
四、與主耶穌學習帶領迷羊
一、為什麼要比喻?
主耶穌在世時,用了許多比喻,為什麼主耶穌要用這麼多的比喻呢?其實每一個比喻都有設立的背景,針對不同人和情況,主耶穌要用比喻,讓人深入思考當中的意義。
主耶穌所做的比喻,不是只有一個角度的思考,可以從很多面向、故事當中的對象與處境,來做不同的勉勵與探討。
二、尋回失羊的比喻
1.比喻的背景
在路加福音15章,主耶穌連續用三個比喻,其一是為失羊的比喻。
當時的背景,主耶穌接待稅吏和罪人,一同吃飯(路15:2),為何主耶穌接待這些罪人呢?因為這些人想要親近耶穌。這些人挨近耶穌,就是為了聽主耶穌講道(路15:1)。這些人都是被當時的人唾棄,原因如下。
(1)稅吏
稅吏在當時的時代,等同賣國賊,因為當時的時代,猶太人被羅馬帝國統治,羅馬帝國要與猶太省抽稅,就找當地人協助這工作,並允許這些人能夠從中抽取費用,例如國家稅收5元,他們能夠與百姓收10元,5元為自己的收益。因此稅吏被同胞,視為賣國賊,因為為殖民國家賣命,並且向自己的同胞訛詐。
(2)罪人
犯摩西律法規條的人。
這些人在當時是被人唾棄的,主耶穌卻因為他們有心要聽道理,因此接待他們並一同吃飯。當法利賽人和文士看到,心中很不是滋味,就議論主耶穌怎麼跟他們吃飯還接待他們(路15:2),主耶穌知道法利賽人和文士的議論,就開始做了比喻。
2.兩種羊
在路加福音15章1至7節中,我們可以看到兩種羊。第一種羊是99隻的羊,不用悔改的義人,另一種是迷失的羊,原本有100隻羊,其中一隻跑出去。
主耶穌沒有看輕這一隻迷失的羊,用牧人的心腸告訴我們,祂願意去找回來,願意去曠野巡迴這隻迷羊,直到找到。找回這隻迷羊,會有非常快樂的動作,就是歡歡喜喜地扛在肩上(路15:5),並請鄰舍一同歡喜(路15:6),邀請鄰舍一同歡喜,就是辦理盛宴。
■信仰思考:
(1)一個人靈魂的價值
這裡我們可以思考一下,為了慶祝找回一隻羊,辦理一場大的宴席,辦理宴席的費用,可能比這隻羊賣掉的價值還要高,從成本角度來看,是很不合理的事情。但主耶穌看每一個人的生命,不是用成本的角度來看,是用生命當中,一個人靈魂的價值來看。
一隻羊失而復得,主耶穌看的不是賣掉的錢,而是看生命的價值,所以願意為失而復得的羊,付出那麼多錢,來擺設宴席。
(2)為何跟罪人在一起?
當時主耶穌用失羊的比喻,來跟法利賽人和文士說,其用意讓他們知道,你們看到一個罪人,願意悔改歸向神,你們怎麼在那裡吃味呢?認為我不該跟罪人在一起。那為何主耶穌跟罪人在一起呢?其目的不是為了吃吃喝喝,而是為了召罪人悔改(路5:32)。
◎「利未在自己家裏為耶穌大擺筵席,有許多稅吏和別人與他們一同坐席。 法利賽人和文士就向耶穌的門徒發怨言說:「你們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呢?」 耶穌對他們說:「無病的人用不着醫生;有病的人才用得着。 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,乃是召罪人悔改。」」路加福音 5:29-32
3.為一個罪人悔改歡喜
「我告訴你們,一個罪人悔改,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,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。」」路加福音 15:7
主耶穌用天上與地下的對比,闡明一件事情,你們在地上找回一隻羊歡喜,以屬靈的角度來看,是歸回向神,連天上也為他歡喜。
主耶穌用這比喻告訴,當時的法利賽人和文士,你們的心與天父真神的心,是違背的。神願意這個人悔改歸向神;但是你們看到罪人時,沒有看到他悔改的心,只有看到這個人的滿身污穢。神喜悅99隻羊,是義人;但神也期待,走失的那隻羊,能夠失而復得,如罪人悔改。
三、反思:與神不同心的羊
從失羊的比喻中,我們大多數人會認為自己是那99隻羊,不是那一隻迷羊。因為我們有來聚會,有做聖工和有奉獻等,會認為沒來聚會、守安息日和沒有領聖餐的人,才是走失的羊。
但在這比喻中,主耶穌要告訴我們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。
如果我們自認為是99隻羊中的其中之一,但是我們卻無法體會,牧人憐憫罪人的心腸,為了迷失的羊焦急,這種熱切的心。若我們無法體會神的心,那我們真的在羊圈嗎?還是我們其實是走失的那一隻呢?因為我們的心跟主人不同心,就如法利賽人和文士,認為自己是義人不用悔改,但跟神的心是遠離的。
就如同在新聞媒體上,看到小孩走失,父母親心著急,找了許久,終於找到了。警察通知家長趕快警局領回孩子,這走失的孩子,全身髒兮兮的,並且受傷了。若我們是家長,我們會趕快飛奔,用最快的速度到警局去,看到這走失的孩子,會上前緊緊抱著這孩子,因為我們找他找了好久,為他的迷失,憂傷甚至掉眼淚過,即使他髒兮兮的,我們依然會抱緊緊的,因為他是我們的孩子。
這時候的法利賽人和文士像什麼呢?就如同家長的另一個孩子,跟著父母親到了警察局,看到自己的弟弟妹妹,全身髒兮兮的,並且受傷了,想說父母親怎麼還抱他呢?並心中覺得很吃味,認為走失了,怎麼還回來?父母親還抱著他。這就像當時法利賽人和文士的心。
若我們無法體會天父真神尋回一隻失羊的心,其實我們也是迷失了,因為我們的心無法與神同心。
■相關經文:主願人人悔改,不願一人沈淪
「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,有人以為他是躭延,其實不是躭延,乃是寬容你們,不願有一人沉淪,乃願人人都悔改。」彼得後書 3:9
今天我們在真教會,面對許多弟兄姊妹的迷失,我們必須要有這心腸,要了解神所要的是什麼?祂願意每隻走失的羊,都要回來,祂願意我們要有這樣的心腸,帶領任何走失的迷羊,回羊圈。
四、與主耶穌學習帶領迷羊
1.尋回的對象?
在失羊的比喻中,這羊是誰呢?
(1)主內的弟兄姊妹
原本在羊圈;但因故離開的那隻羊。原本是我們教會中的一份子,但因為一些原因離開了。
(2)未信主的慕道朋友
未信主的人;但被神揀選,時機還沒到,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,神就帶領回來。
2.為何離開羊圈?
為什麼會離開羊的群體呢?其原因大致上有以下7個。
(1)忘記主人是誰
如第三代信徒,第一代信徒很火熱,但是信仰無法真實的傳到第二代、第三代到第四代,即使從小信主,但是對神沒有感覺,就忘記了,忘記阿公阿嬤,爸爸媽媽,當初信主的恩典。
(2)因忙碌疏於聚會
因為生活的事情很多,從原本每週有來,變成一個月來兩次,一個月來一次,最後變成半年來一次。忙碌於生活和事業中,眼光追求自己想追求的事情。
■相關經文:忙碌各自的事情,不參加筵席
◎「耶穌對他說:「有一人擺設大筵席,請了許多客。 到了坐席的時候,打發僕人去對所請的人說:『請來吧!樣樣都齊備了。』 眾人一口同音地推辭。頭一個說:『我買了一塊地,必須去看看。請你准我辭了。』 又有一個說:『我買了五對牛,要去試一試。請你准我辭了。』 又有一個說:『我才娶了妻,所以不能去。』」路加福音 14:16-20
(3)受誘惑離開
被自己的私慾誘惑而離開(雅1:14~15)
(4)想回來,不知怎麼回來
想知道神,但是不知道神在哪裡?不知道路怎麼走;但當認識耶穌後,就知道回家的路。
(5)不敢回來
曾有弟兄有十年沒有回教會,理由是因為有抽菸的壞習慣,認為這壞習慣改掉,再回去教會。傳道問他:「何時改掉?」,弟兄說:「不知道,盡力改。」,這位弟兄擔心這壞習慣沒有改掉,回去教會,會被指指點點。傳道勉勵:「就因為靠自己無法改,所以才要來教會,若一直想著不敢回去,等到壞習慣改掉,才要回去,這樣何時才能回來?我們要回教會倚靠神。」,後來這位弟兄回到教會,並且慢慢改掉這壞習慣。
有時候不敢回來,是因為偶然會過犯所勝,心中有芥蒂;但是我們要換個方式思考,我們都不是人完全的人,我們都需要靠神的力量,回來才能夠改變。
(6)不想回來
知道道理也知道教會在哪,但是不想回來,因為在群體當中受過傷,有些衝突,有些不滿,因為人的緣故,不想回來。
(7)回不來
因為魔鬼的工作,阻擋人。當一個人在生活當中,受到魔鬼的引誘與阻礙時,活在枷鎖之中。
■相關經文:魔鬼如吼叫的獅子,群找可吞吃的人
◎「務要謹守,警醒。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,如同吼叫的獅子,遍地遊行,尋找可吞吃的人。」彼得前書 5:8
3.與主耶穌學習帶領迷羊
知道迷失的羊,離開的原因,更重要的是,我們要去找回來。就如牧人一樣,知道了羊走失了,便付出行動,把他找回來。
(1)搶救靈魂的工作,是跟時間賽跑
找羊是有一個急迫性的,在當時的時代,傍晚了,要趕緊將羊趕回羊圈。有99隻羊順利回羊圈,但有一隻沒有,這時該怎麼辦?其實我們是在跟時間賽跑,因為天快黑了,等天黑的時候,這一隻迷失的羊,就會不知道回來的路,且晚上寒冷沒有東西吃,和有惡獸被成為獵食的對象。
所以我們會有一個急迫性,趕快把他找回來。搶救靈魂的工作,就是在跟時間賽跑,趁天黑之前,趕快把他們找回來,因為沒有找回來,他們的生命,在曠野中受到危害,受到魔鬼的轄制,且饑寒受凍,一個人離開神了,他什麼都不能做了,他或許生命看起來沒什麼改變,但是他繼續在罪的狀態中,是讓靈命沈淪。
■信仰勉勵:為迷羊禱告與找回來我們要學習但以理的禱告,但以理看到被擄的百姓時,他為他們的靈命憂傷,但是他想起神在啟示耶利米先知的書信中,提到70年的歸回應許,他接受到這訊息後,他馬上做的事情,就是立刻跪下禱告,為這些人禱告,求神應驗70年的歸回應許,讓百姓的心有歸回的預備。
就如之前分享上一次靈恩佈道會領杯人數約一半,還有300多人沒有領杯,這些人到哪裡去呢?或許我們知道這些人在哪,問題是我們要去找回來,我們多覺得跟我們沒有關係嗎?這些人可能是我們的配偶、小孩與家人,這些都與我們至關重要,是神的羊,是我們的家人,是我們所愛的,現在該做什麼呢?把他找回來。
(2)用神的聲音呼喚迷羊
在失羊的比喻中,我們看見牧羊人有一個動作,就是「出去找」,這些稅吏和罪人也都有一個共通點,就是「想要親近神」,聽講道理的心。耶穌所講的道理,就是神的聲音。
◎「我另外有羊,不是這圈裏的;我必須領他們來,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,並且要合成一羣,歸一個牧人了。」約翰福音 10:16
為什麼羊能夠歸回?除了牧人去找以外,也要呼喚這些羊。因為羊的視力不是很好,有很嚴重的近視,因此羊在判斷方向時,最依賴的是耳朵,羊身上最靈敏的是耳朵。因此主耶穌會說羊會聽他的聲音來比喻。
‧對慕道朋友
因此我們出去找到迷羊外,我們還要讓他聽到聲音,就是主的聲音,就是真理。慕道朋友來到教會,我們跟他講聖經,這就是主的聲音,若他是主的羊,他會聽聖經的真理,並願意相信,這才是真的慕道者,而不是跟他聖經講十年,卻不聽,這不是慕道者,因為連慕道動機都沒有。
‧對弟兄姊妹
對主內同靈也是如此,我們要用神的道理和溫柔的心,勸勉和挽回他們。
◎「弟兄們,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,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;又當自己小心,恐怕也被引誘。」加拉太書 6:1
(3)發出主的聲音卻不聽?
有時候我們真的很有限,或者像面對家人,道理講太多,可能關係就更差。我們所說的聲音,他們不願意聽。面對這樣的情況,有一個方式,就是讓神自己發出聲音,讓神向他發出聲音。
‧聽到神的眷顧,回到應許之地
◎「她就與兩個兒婦起身,要從摩押地歸回;因為她在摩押地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,賜糧食與他們。」路得記 1:6
這家庭本來是神的選民;但因遇到饑荒,整個家辦到摩押去住,他們追求更好的生活,更好的環境;但是先生死了,兩個兒子死了,一個婆婆帶著兩個摩押女子,何去何從?這時他們做了一個決定,就是要回去,回到猶大。
因為他們聽到一個事情,就是神眷顧自己的百姓,當初他們離開猶大,就是因為缺糧食饑荒,所以來到摩押;但是生活卻沒有比較好過,並陷在外邦人的罪中,結果神給他們困苦的遭遇,讓人在絕境當中,痛定思痛,讓人靜下來聽神的聲音,他們聽到神的聲音,聽到神在他們故鄉,眷目百姓的聲音,讓他們有動機,要回到神的應許之地。回去後,接著有神的帶領,藉著很多湊巧,來在他們生中帶來很多事情,原本血脈是很難傳承的,但在路得記第四章,整個家族生命得到扭轉。
這歸回的關鍵在哪裡?就是聽到主的聲音。
‧聖靈在心裡運行,開導他們的心
◎「當安息日,我們出城門,到了河邊,知道那裏有一個禱告的地方,我們就坐下對那聚會的婦女講道。 有一個賣紫色布疋的婦人,名叫呂底亞,是推雅推喇城的人,素來敬拜神。她聽見了,主就開導她的心,叫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。」使徒行傳 16:13-14
一個外邦人,在聚會中,聽到神的聲音,神藉著他的工人講到;但有聖靈在她心裡工作,讓她所聽到的道理不一樣,讓她有接受的心。我們對待慕道朋友也是一樣,我們要為他們禱告,求神的聲音能夠在他們心裡動工,開導他們的心。
‧求神賜下一顆認識神的心
「我要賜他們認識我的心,知道我是耶和華。他們要作我的子民,我要作他們的神,因為他們要一心歸向我。」」耶利米書 24:7
禱告的重點,除了讓他們在生活中體會神的聲音外,也要求神賜下一顆認識神的心。
‧求神攻破他們的阻礙
「將各樣的計謀,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,一概攻破了,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,使他都順服基督。」哥林多後書 10:5
4.如何帶領迷羊?
我們要學習主耶穌,主耶穌跟這些人在一起,接待他們。如果我們是當時社會中無法被接受的人,結果竟然出現了一個耶穌,祂願意接待我,願意跟我吃飯,那些法利賽人,不願意跟我吃飯,看到我就躲遠遠的和唾棄我。這個人會被主耶穌感動,所以我們可以做的是什麼呢?就是用行動來關懷。
◎「他看見許多的人,就憐憫他們;因為他們困苦流離,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。」馬太福音 9:36
◎「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。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,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,」馬太福音 25:32
◎「王要回答說:『我實在告訴你們,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,就是做在我身上了。』」馬太福音 25:40
主耶穌在看見許多人,就憐憫他們,因為沒有人帶領他們,如流浪外在的小羊,誤入狼群,不知道怎麼回家,找不到牧人。主耶穌在馬太福音25章,用山羊和綿羊的比喻,同樣都是羊,卻分別出山羊和綿羊,這判別的標準在哪?就是願意付出關懷的行動,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,看到他人的需要,為他的靈命憂傷,為他的生命憂心,這樣的人就是主的綿羊。
主耶穌在路加福音的比喻中,我們都是99隻羊,但是我們是山羊還是綿羊呢?我們要做綿羊,對我們的弟兄姊妹、慕道朋友,看到他們的需要時,付出關懷的行動,對迷羊付出關懷,也是我們要思考的方向。
許多弟兄姊妹的家人,因為一些緣故沒有來教會,其實最憂心的還是是家人,我們要為他們禱告,關心他們。我們是99隻的羊,但也要有牧人的心腸,願意把那一隻迷失的羊帶回來。我們是99隻的羊,但我們要做綿羊,不是山羊。我們要為所認識的同靈、慕道者代禱,讓迷羊歸回羊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