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真理造就班】誰是教會建立者 陳聖賢弟兄 113.7.6(六)

◼課程摘要

現今社會中隨處可見教會的蹤影,許多人也實際進到教會敬拜。願意尋求信仰固然是件美事,但我們是否有思考:所去的教會是因為信仰的本質,還是受傳道人的風采吸引?所信的信仰,是否有人的意念參雜其中?所學習的經文、看到的宗教儀式,是出於聖經的本意嗎?本週課程將簡單介紹教會建立的背景以及相關知識,了解人們遵守安息日、學習聖經的地方,它應是神同在的聖殿,更是主耶穌留給我們回天家的盼望。

本週課程重點

一、教會的組成

二、教會的起源

三、教會的建立者是誰?

四、教會的代理人?

五、教會中的負責人

六、教會的組織及制度

七、聖經中是如何比喻教會

一、教會的組成

組成教會最重要的兩樣因素是「神」與「人」。在使徒行傳2章42-46節中記載,當時門徒與百姓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,彼此交接、擘餅、祈禱;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,且在家中擘餅,存著歡喜、誠實的心用飯。因此教會中「人」的部分,應是由一群相信神的人聚集組合而成

然而不同教會卻有不同信奉的對象,除耶穌基督外,有的信奉馬利亞,有的信奉使徒聖保羅、聖彼得等傳道工人,甚至洗禮的方式各有不同,有點水禮(滴、灑),有浸禮(全身入水),有的在室內器皿中浸水,有的在河水海水中施洗。

會造成如此現象,無非是人對聖經有不同的體會和解釋,經文固然需要遵守,卻不能經過人為的造作而盲從。而本會深信這份信仰只有唯一的對象,是獨一真神耶穌基督,不會是曾經在世上活過的普通人,神差遣愛子耶穌能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留下見證,人卻無法成為神。本會亦深信主耶穌在聖經中的交代都當句句聽從,更不可改變增減;祂的愛與行為人們都該效法其精神,學習祂的樣式,因為這不僅是遵守命令,也是使人得救的奧秘

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,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
他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,一同坐在天上

以弗所書 2章 5-6節

本會謹守聖經中的指示,不因時空背景而改變信仰的本質,教會中眾人持守同一份信仰、相信同一位主、有著同一份永生的指望,傳道工人們也只傳同一個「得救的真理」,為要在生命的最後進到天國與主同坐天上。

二、教會的起源

使徒行傳2章中記載五旬節時,有虔誠的猶太人們聚集到耶路撒冷與主耶穌的門徒同聚,並見證了聖靈的澆灌。彼得告訴眾人要悔改、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受洗,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的約有三千人,儼然成為教會的雛形:

  • 聚會聽道、交接禱告:徒2:42 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,彼此交接,擘餅,祈禱。

來到教會的首要任務,就是聚會領受道理,也要彼此禱告關心弟兄姊妹。

  • 凡物公用,各取所需:徒2:44 信的人都在一處,凡物公用。

教會裡的財產物品均是信徒們的愛心奉獻、一點一滴累積而來,有需用的人只取需用的份,發揮愛心不貪求。

  • 同心合意、歡喜誠實:徒2:46 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,且在家中擘餅,存著歡喜、誠實的心用飯。

在教會中要保持健康快樂、歡喜誠實,在主面前有著同心合意的信仰。

然而,虔敬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

提摩太前書 6章 6節

三、教會的建立者是主耶穌

五旬節聖靈大降後奠定教會的基礎,彼得與其他主耶穌的門徒雖然帶領眾人,卻非教會的建立者,因為他們只是順服神的意思、按主耶穌所賜的聖靈為人施洗,用聖靈的口才說話,真正的建立教會者乃是主耶穌,門徒僅是先蒙恩者,在教會起初時做好預備工作。

四、教會沒有代理者、屬神不屬人

雖然主耶穌不以肉身行在世上,但教會仍然由主耶穌的靈來帶領。本會凡遇到聚會、聖工、會議、活動等,均由禱告開始、禱告結束,不論大事小事都交託給主耶穌由聖靈來帶領。若有人自詡甚至假借主耶穌的名、神的代理人要來帶領眾人,便是聖經中記載的假先知是敵基督的,應當慎防並遠離此類。而現代教會為合乎法規及組織運作,必須推選一位名義上的負責人,也絕非教會的統治者或支配者,因為屬神的教會無關個人風采,只在乎主耶穌基督而已

五、教會中的負責人

所以弟兄們,當從你們中間選出七個有好名聲、被聖靈充滿、智慧充足的人,我們就派他們管理這事。

使徒行傳 6章 3節

聖經中記載,當時十二使徒們在事工上分身乏術,需要講道也要管理教會飯食,因此他們從眾門徒中挑選合宜的弟兄掌管教會的事情。現今教會的事務更加繁雜,信徒中較有恩賜能力者,可被會眾推選成為教會負責人,效法主耶穌為人服事的榜樣為人服事,他們並非高人一等,而是眾人的僕人。

在你們中間,誰願為首,就必做眾人的僕人。

馬可福音 10章 44節

六、教會的組織及制度

使徒行傳 15章 6節:使徒和長老聚會商議這事;

腓利比書 1章 1節:基督耶穌的僕人保羅和提摩太寫信給凡住腓立比、在基督耶穌裡的眾聖徒,和諸位監督,諸位執事。

在聖經中可以看到當時教會已逐漸發展出不同的職分,如負責講道傳福音的使徒、經驗豐富能參與商議的長老、負責各樣事務的執事負責人,在真耶穌教會中亦可見到類似的組織制度,不僅各司其職以利教會運行,更能展現眾人彼此的愛心,一切都是為了維護神的教會、榮耀神的殿,而非當成個人發揮的舞台。

耶穌叫他們來,對他們說:「你們知道,外邦人有尊為君王的,治理他們,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。

只是在你們中間,不是這樣。你們中間,誰願為大,就必作你們的用人;

馬可福音 10章 42-43節

七、聖經中是如何比喻神的教會

  • 聖殿、靈宮:人若自潔神和聖靈才願意進到其中;持守真理的教會才會有神的同在。
  • 羊圈:耶穌是唯一的牧人,羊圈也只有一個,牧人會尋找迷羊,迷羊也要知道誰是主人,因此我們要找到那正確、能讓人得救的教會。
  • 田地:我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,所建造的房屋,所立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,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在教會當中。
  • 真葡萄樹、身體、新婦:基督為元首新郎,教會為肢體新婦,彼此必要相連。而我們也要與教會相連成為屬靈的枝子,彼此合一。
  • 方舟、國度、聖城:來到教會是為了得救,是為了進到神的國度。

【真理造就班】洗腳禮 楊維宏執事 113.4.20(六)

本週課程為學習真耶穌教會三大聖禮之一的「洗腳禮」,了解約翰福音第13章當中,主耶穌為門徒洗腳的精神。主耶穌的一言一行必有其意義,我們當聽從祂的吩咐、學習祂的樣式,將主的話實行在生活當中。

課程摘要

本週課程為學習真耶穌教會三大聖禮之一的「洗腳禮」,了解約翰福音第13章當中,主耶穌為門徒洗腳的精神。主耶穌的一言一行必有其意義,我們當聽從祂的吩咐、學習祂的樣式,將主的話實行在生活當中。

一、成為「聖禮」的條件

約翰福音13章中記載,洗腳禮是:

1. 主耶穌親自示範的

        4節 就離席站起來,脫了衣服,拿了一條手巾束腰。

        5節 隨後把水倒在盆裡,就洗門徒的腳,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。

2. 主耶穌設立,並吩咐門徒要彼此實行

        14節 我是你們的主,你們的夫子,尚且洗你們的腳,你們也當彼此洗腳。

        15節 我給你們做了榜樣,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。

3. 透過洗腳才能與主有分,與得救有關

        8節 彼得說:「你永不可洗我的腳!」耶穌說:「我若不洗你,你就與我無分了。」

“ 耶穌說「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;若不藉著我,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。」“

– 約翰福音14章6節 –

由此可見不論是施行還是領受洗腳禮的人,都是遵從主的命令、都是蒙恩有福的了。因此在真耶穌教會中,凡領受過洗禮(浸禮)之信徒,也要領受洗腳禮,與主同受生命之恩。

二、洗腳所展現的精神

1. 不同於風俗上的洗腳,是為了與主有分

當時主耶穌在晚餐時為門徒洗腳,與風俗上為人接風洗塵的洗腳截然不同。猶太人的洗腳是基於接待客人、僕人為主人的一種服侍,而主耶穌的洗腳有其「奧秘性」,乃是為了使人「與主有分」、「使生命有盼望」。

2. 展現愛與謙卑

不僅如此,主耶穌雖為門徒們的老師,卻願意躬身為人洗腳展現愛人的精神。即使當時門徒猶大已懷了出賣耶穌的心,主耶穌仍然願意為他洗腳,也看得到主耶穌愛人到底、不願放棄罪人的慈悲心腸。

“從來沒有人見過神,我們若彼此相愛,神就住在我們裡面,愛他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”

– 約翰一書3章16節 –

三、聽道也要行道

領受洗腳雖是一時的典禮,但其中的精神要不斷實行下去,追求屬靈的謙卑、相愛、饒恕、蒙福,既成就自己也能造就他人。

″你們既知道這事,若是去行就有福了。″

– 約翰福音13章17節 –

透過洗腳禮,使我們真正成為主的門徒,在世生活時能領受恩典與福氣,也對永生有盼望。

1. 展現愛心

其實在教會中更多的是軟弱之人,因此弟兄姊妹間應當彼此問候,或以實際行動表達愛心,這不僅是為人,也是為了報答主耶穌的愛。

“王要回答說:『我實在告訴你們,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,就是做在我身上了』”

– 馬太福音25章40節 –

2. 謙卑服事

而教會中的長執、負責人不因自身職位,反而要親自為人謙卑服事、增添眾人信心。

3. 學習饒恕

面對教會中有許多有意、無意、已成、未成之事,都要心懷饒恕、放下己見,並定睛在更長遠的信仰路上。

4. 成為聖潔

約13:10 耶穌說:「凡洗過澡的人,只要把腳一洗,全身就乾淨了。你們是乾淨的,然而不都是乾淨的。」主耶穌雖以十字架為世人洗去屬靈罪惡,然而人生在世難免軟弱犯錯,因此我們更要不斷定睛在主的真理道路上,因為祂親自告訴我們有這位又真又活的神可以倚靠,並要我們遠離一切惡事、成爲至聖至潔的好信徒。

“凡稱呼我『主啊,主啊』的人不能都進天國;唯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”

– 馬太福音7章21節 –

【真理造就班】祈禱的態度應當怎樣 何凰品 姐妹

本週課程將學習「禱告時的態度」,和禱告時要注意的事情,並以人、事、時、地進行多方探討,使慕道朋友、信徒培養正確的禱告觀念,也讓禱告成為合神心意、蒙神喜悅之事。

課程摘要

本週課程將學習「禱告時的態度」,和禱告時要注意的事情,並以人、事、時、地進行多方探討,使慕道朋友、信徒培養正確的禱告觀念,也讓禱告成為合神心意、蒙神喜悅之事。

 一、不可或缺的禱告

聖經乃是基督徒屬靈的糧食,平日應多讀聖經學習真理,然而人生路上難免遭遇苦難、肉體總有軟弱之時,因此便可透過禱告向主耶穌懇求,將煩惱交託給神。因此禱告便是人與神之間的溝通方式,有如呼吸、說話般自然。

“ 總要警醒禱告,免得入了迷惑。你們心靈固然願意,肉體卻軟弱了。“

– 馬太福音26章41節 –

二、禱告的類別

1.人:誰可以禱告?

禱告並非基督徒專屬,任何人都能向神禱告,聖經中亦記載外邦人向主耶穌祈求的事蹟,如馬太福音8章中,一位羅馬軍官為患病僕人向主耶穌求,最終得醫治。於此也可看到主耶穌的愛不分對象,只要願意憑著信心向祂求。

2.事:什麼事能放在禱告當中?

不論事情大小皆能向神禱告,然而要留心所求之事並非都有益處,所成之事也要全心去負責。例如向神禱告希望中樂透,不論神是否應允,其實自身已悄悄落入瑪門(財利)的誘惑中,給魔鬼留了地步。

“ 所以我告訴你們,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,喝什麼;為身體憂慮穿什麼。生命不勝於飲食嗎?身體不勝於衣裳嗎?“

– 馬太福音6章25節 –

3.時:何時能禱告?

隨時皆可禱告,但能夠用心、專心把神放在心中的當下,才是好時機。

4.地:何處能禱告?

禱告亦不受地點拘束,但仍要顧及周遭環境做出調整,例如在醫院探訪時,應放輕聲音禱告,以免影響其他病人的環境安寧。若在教會以外的地點或場合禱告,也要留意是否讓未信者產生不好的觀感、甚至曲解禱告的行為,進而失去傳福音的機會了。

三、聖經人物的禱告

聖經中記載許多禱告的事蹟,為自己求為他人求,在順逆境中的懇求、為各樣事情求,諸般的禱告都是合神心意、有效的禱告,是我們學習的典範。

1. 為「安全」- 亞伯拉罕為所多瑪城與蛾摩拉城的義人禱告 (創世紀18章20至33節)

耶和華 神聽聞所多瑪和蛾摩拉兩座城所犯下的罪惡,便要施行毀滅,亞伯拉罕為了其中的義人求神饒恕,最終羅德一家被拯救。

2. 為「軟弱」- 摩西為拜偶像的以色列百姓代求 (出埃及記32章1至14節)

摩西聽從神的吩咐,於西乃山上領受神的誡命及兩塊法版。因停留長達四十晝夜,百姓認為失去了摩西,便要求祭司亞倫製造了一尊金牛犢偶像來引導。神知道後大發怒氣便要毀滅眾人,摩西除了向神禱告求赦免,也告訴眾人”要自潔,歸耶和華為聖”(29節)。

3. 為「醫治」- 摩西為胞姊米利暗求神醫治 (民數記12章10至16節)

摩西因娶了古實女子(外邦人)為妻,米利暗就毀謗他,但因此染上了大痲瘋。摩西於心不忍便向神哀求:”「神啊!求你醫治他」”(13節)。於是神吩咐把米利暗單獨關鎖在營外,七天後痊癒便可將她帶回來。

4. 為「彰顯神」- 先知以利亞力戰眾巴力先知、求神降雨 (列王記上17、18章)

亞哈王和王后耶洗別因遠離耶和華,親近外邦神巴力,神便降下了旱災、饑荒。以利亞要亞哈王於迦密山上築壇獻祭,並倚靠神擊敗了巴力先知,也降下了大雨。

5. 為「悔改」- 先知約拿於魚腹中的禱告 (約拿書2章1至9節)

約拿躲避耶和華的吩咐後,欲乘船逃往別處,然而在海上引起了狂風大浪。眾人討論後知道是約拿的緣故便將他拋至海中,隨後也被大魚吞入腹中。在危急的環境下,約拿重拾信仰展現對神的信心:”我從你眼前雖被驅逐,我仍要仰望你的聖殿”(4節),最終重回岸上完成神交代的任務。

6. 為「工作」- 主耶穌受聖靈充滿不畏魔鬼試探 (馬太福音4章1至11節)

主耶穌受聖靈引領來到曠野進行四十日的禁食禱告,因肉體飢餓起來並受到魔鬼三次試探,但主耶穌靠著聖靈、聖經真理不受誘惑且擊退魔鬼。屬靈屬世的工作不會一帆風順,靠著禱告、靠著對神的信心,能幫助我們面對一切阻礙。學習真理、有聖靈幫助,更能讓我們明辨是非,走在合神心意的路上。

四、從禱告中學習「交託」

禱告除了是基督徒與神的溝通橋樑,也是讓我們卸下重擔的方式,撒母耳記上中記載,婦人哈拿因無法生育而時常哭泣,吃不下飯、面帶愁容,禱告時只動嘴唇不發聲音,甚至被誤認為喝醉酒。祭司以利知道此事後便安慰哈拿:「你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去。願以色列的神允准你向他所求的!」(撒母耳記上1章17節)。哈拿知道自己的禱告神聽到了,便放心”走去吃飯,面上再不帶愁容了”(18節)。

人生在世難免遭遇患難,所累積的壓力也讓生活喘不過氣來,然而主耶穌的愛讓我們可以在苦難中有所盼望,順境逆境中祂都陪伴我們,只要我們願意跪下來懇切禱告,將勞苦重擔挑到主耶穌面前,努力祈求祂施恩幫助。

“ 凡勞苦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,我就使你們得安息“

– 馬太福音11章28節 –

五、從禱告中學習「傾聽」

禱告中我們總是滔滔不絕向神說自己的心裡話,除了向神表達感謝,我們是否能放下一切雜念、安靜自己的心,在禱告中傾聽神的意思呢?在聖經中,先知以利亞躲在山洞中以逃避追殺,神顯現狂風碎石、地震大火等奇妙的現象,但神卻不在其中,而是以微小的聲音安慰以利亞,最終以利亞重拾信心回到先知的工作,並為耶和華大發熱心,也成為日後猶太人所景仰的先知。

所以禱告不只是單向的由人發起、由人來講,也要多傾聽神的旨意。順服、交託、讓主引領,才是合神心意的禱告,這也是基督徒一生要學習的課題。